作者:张凌(大岩资本投资研究部 副总裁)
来源:大岩资本(ID:JASPERAM)
全文大概2900字,大概花费您10分钟时间
5月4日下午4时,新华社通稿(摘要):
5月3日至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与美国总统特使、财政部长姆努钦率领的美方代表团就共同关心的中美经贸问题进行了坦诚、高效、富有建设性的讨论。
双方就扩大美对华出口、双边服务贸易、双向投资、保护知识产权、解决关税和非关税措施等问题充分交换了意见,在有些领域达成了一些共识。
双方认识到,在一些问题上还存在较大分歧,需要继续加紧工作,取得更多进展。
如果以上文字觉得读起来比较晦涩,我们不妨加一段注解:
中国外交辞令的真实含义:
1. 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字面意思;
2. 我们赞赏——同意一部分;
3. 我们尊重——不是很同意;
4. 我们持保留态度——不同意;
5. 双方坦率交谈——说了很多,但谈不拢;
6. 双方交换了意见——各说各的,没有达成协议;
7. 双方充分交换了意见——我们吵了一通;
8. 双方增进了了解——我们承认分歧很大;
9. 会谈是有益的——我们能坐下来谈就很棒棒了。
如果硬是要对这次经贸会谈有一个解释的话,按照上述标准,双方的程度似乎在6到7之间:毕竟出现了“充分交换了意见”这样的字眼。不过说来说去,官方似乎不太介意表明双方此次的争端。那我们当然可以顺理成章地理解此次会谈的成果是:
啥,都,没,谈,成。
为什么谈不成?
在事前流出的谈判事项中,美国代表团给中国列出了8个谈判议题,包括:
美国要求中国在2020年前将贸易顺差缩窄2000亿美元;
中国必须立刻停止对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涉及行业的补贴和政府支持,立刻采取政府资助的盗窃知识产权以及其他机密信息的行为;
中国不要针对美国农民和农产品进行报复;
美国处于国家安全考虑对敏感技术和领域中国投资的限制,中国不要报复;
中国必须给予美国投资者公平和非歧视的市场准入;
中国降低所有非关键领域产品的关税,并明白美国可以对直接受益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中国产品征税;
中国需采取特别手段致力改善市场准入,并给予美国农产品公平对待;
双方将评估上述目标的进展情况,中国需撤出向WTO提出的关于中国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诉讼。
而中国方面,则是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九条回应:
美国需停止301调查,并取消4月3日的对中国产品征收25%关税的计划;
美国必须取消对出口中国的高科技产品的限制,包括集成电路设计;
美国必须在5月31日前重新开始购买中国熟制家禽肉;
美国必须想中国开放民用航空安全设备市场;
两国成立工作小组研究扩大市场准入问题;
在对中国企业做安全评估时,美国必须给予中国和其他投资国相同的待遇,并停止实施新的投资限制;
允许中国企业参与美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同时不要求他们购买当地产品;
允许中国公司参与美国的电子支付市场;
允许中国保险公司在美国开设分公司。
以上两个清单,分别被称为“美八条”和“国九条”。明眼人可以看出,基本上是针锋相对的。对应的议题中,每个议题都足够两个大国谈的旷日持久,更何况美国提出了大量的过分要求。而如今,美国希望这些议题能够在短短两天之内谈出来,并且要谈得让双方都满意,这个难度还是可以预见的。
如果单单说美帝不想谈,那也未必,从谈判代表上来看,包括美国财长姆努钦,贸易代表莱特希泽以及贸易顾问纳瓦罗在内,共计七人,都是对华贸易决策的关键人物,也可谓是特朗普可以派出的全部精英。这些人不仅仅是政治和贸易上的专家,更是谈判专家。以莱特希泽为例,他早在里根政府时期就任美国贸易副代表,参与了设计钢铁、汽车和农产品领域等二十多个国际协议的谈判。
然而,从政治倾向和此前的经验来看,特朗普政府所期待的“想谈”可并不是什么善意的举动。从战略层面而言,美国所做的与其说是谈判,不如说是逼迫——如此严苛的谈判条件是不太可能让对方和和气气地坐下来的。中方的应对则充分体现了以牙还牙的精神:“国九条”虽然没有“美八条”那么霸道,从被提出的时间点就带上了反制色彩,双方分歧之大就不是不可想象的了。
贸易摩擦的简单经纬
想要在历史上找到可以类比目前美国和中国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经济体之间的关系的案例并不算太容易。有一个说法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今天之时,任何美国和中国之间的争端在面对两国之间巨大体量的贸易来往时都只能被看做是小打小闹:两国之间的关系如同夫妻一样,总会拌嘴吵架,故事的结局到最后还是要回到合作的老路上来。
这个比喻很妙,它道出了国际经贸的本质:贸易是双赢的。然而这个比喻也同样有所欠缺,因为即便贸易是双赢的,双方中的任何一方是否满意这个秩序仍然是难以明述。哪怕是夫妻吵架,像中国和美国这样的争端的规模,即便是小打小闹也足以让任何一方的某一个或者几个行业元气大伤。
在先前的文章中,我们分析过了特朗普发动贸易战的根本原因(点击查看《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机会在哪里?》)。大家目前最关心的,还是两个问题:1、能不能谈?2、会有什么影响?关于能不能谈,按照对于谈判要件的分析,只能说是可以谈,但现阶段完全谈不出来。那么作为“现阶段完全谈不出来”的后续,“会有什么影响”,就变得更加重要了。
山雨欲来风满楼
国务院副总理刘鹤的访美再谈判,表明无论是中方还是美方,都认可保持继续沟通的重要性。虽然最终双方会有一个谈定的结果,但是在这个结果出来之前,我们仍然要对可能出现的影响和顺序排个名单。
中兴被处罚的事件让整个中兴产业链在一周之内遭遇了股价的雪崩。不仅如此,包括显示面板、光纤光缆、设备等一系列的高科技领域的标的,也都风声鹤唳。在美方赴中国谈判前,有传言称,如果中方不能够接受美国的要求,那么下一个受到制裁的将会是华为。虽然这条消息随着谈判的结束而暂时失去了破坏力,其反映出的美国在高科技领域对中国技术的钳制可谓是迫在眉睫。因此,在高科技领域,尤其是TMT板块,目前市场仍然是在动荡状态。
然而这不能完全说是利空。恰恰相反,由于苹果2017年度的不达预期和2018Q1的超预期,A股和H股的整体走低已经到了底部。并且,随着市场对于贸易战消息的逐渐接受,且由于中国将高科技企业在国内上市以及小米在H股IPO等消息反映出对高科技标的的需求,中国股市今年在高科技领域走高仍然会是基本面和市场的一致预期。
在农业方面,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虽然不能说是最大的,但一定是最直接的。由于中国和美国在农业生产布局方面的互补和农产品本身的弹性较差,对农产品的制裁和关税将会直接影响到双方农业的核心利益。并且,考虑到特朗普的主要票仓来自于美国的农场主和保守势力,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八条中有两条提到了农业,并且用词极为严苛。
而中国对于农业方面的反制手段,坦率而言并不是很强,莫不如说由于冲突的针锋相对,这种反制与其说是对抗,不如说是装装样子。虽然从农产品进口替代上可以做一些文章,如在黑龙江扩大大豆生产或者改从南美进口,但是出于成本和农产品弹性考虑,这种替代本身是不太容易短时间见效甚至是持续的。因此,中美双方在这个议题上,我们谨慎乐观将会更早地相对其他议题达成一致。这种一致是互惠的。
以上是我们对于贸易谈判的分析。2018年的主旋律目前来看注定是贸易,但是贸易后面紧接着的是摩擦,还是谈判,从现在来看将会是一个旷日持久的题目。我们的观点还是很明确:即便是达成妥协,同样是需要双方努力来越过沟壑。而在市场震荡之中,我们将会寻找到2018年真正的机会。
深圳市福田区益田路5033号平安金融中心88层01单元
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富城路99号 (震旦国际大楼)27层
香港中环德辅道中188号金龙中心17楼1701室